你的位置:大连龙尊汇俱乐部怎么样 > 新闻动态 > 1966年,北京袁崇焕坟茔被挖开,揭开300多年前的真相
1966年,北京袁崇焕坟茔被挖开,揭开300多年前的真相
发布日期:2025-01-24 22:29 点击次数:150
1966年,墓在北京被意外挖开,一段尘封300余年的历史出现新线索。这座明末抗清名将的坟中,竟然没有头颅,仅余几块残骨和衣服碎片。考古界挠头沉思,历史爱好者疑惑,佘家世代守护其墓的忠诚传说,中间又出现何种不为人知的变故。
袁崇焕将军,在后世那可是被吹上了天,跟徐达、并驾齐驱,号称“大明三忠将”,守卫了明朝前、中、后期的边疆。甚至把他抬到戚继光、郑成功的地位,说是大明中晚期的“三大国宝”。

想当年,在宁远大战中,袁崇焕带着全城的老少爷们儿,跟边疆来犯的八旗军那是拼得刺刀见红。八旗军一波接一波地猛攻,城墙都被轰塌了好几回,可袁崇焕愣是带着军民们一次次地把城墙给抢回来。
他披甲执刀、以一当十,把八旗军打得哭爹喊娘,还用大炮把努尔哈赤给震成了重伤,让后金在跟大明的正面战场上颜面扫地。
这一下,袁崇焕的大名那是响彻云霄,连天启帝朱由校都惊得目瞪口呆,直呼这胜利是“七八年来头一遭,真是给咱大明长了大脸”,还给他加官进爵,让他当了辽东的老大,手握尚方宝剑,在辽东那是说一不二。

可好景不长,这后金的二把手可不是吃素的,搞了一系列的小动作。他带着八旗军绕道蒙古,偷袭蓟州,一口气拿下了十几座城池。这下,大明朝廷那是慌了神,崇祯皇帝朱由检急得直跳脚,连忙下令让袁崇焕回防。
袁崇焕那也是不含糊,立马组织兵力往南赶。可谁曾想,皇太极那是狡兔三窟,先假装打蓟州,等袁崇焕一到,他又绕道直奔京师。袁崇焕那是拼了老命,总算赶在皇太极之前回京师死守。
可这八旗军太鬼了,袁崇焕他们那是多次出击都无功而返,还让京城周边的百姓遭了殃。那些勋戚和大太监对他恨得牙痒痒,纷纷跑到崇祯皇帝那儿告状。再加上京城里流传着各种关于袁崇焕的谣言,崇祯帝对袁崇焕的信任那是越来越淡。

后来,京师被八旗军围得跟铁桶似的,崇祯帝一怒之下,以“通敌”的罪名把袁崇焕给抓了。最后,袁崇焕被定了个“叛国贼”的罪名,被凌迟处死,头颅还被传到九边示众。
根据《石匮书后集》那本书里头写的,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之后,他的遗体被愤怒的市民抢了个精光,就剩点儿破衣烂衫的碎片。还是他忠心耿耿的仆人,悄悄把这些碎片给收集起来,找了个地方给埋了,算是给主人留个念想。
想当初,袁崇焕那可是国家的顶梁柱啊,带着大军跟清军死磕,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。可最后呢?却被冤枉成了“国贼”,死得那叫一个惨,连尸体都不完整,真是心寒。

更绝的是,袁崇焕被砍了头之后,那颗脑袋还被“展示”到了全国各地,让老百姓们参观,得多残忍啊!不过还好,有个叫佘啥的侍卫,忠心耿耿的,不忍心看袁崇焕受辱,就冒着生命危险把他的脑袋给偷回来了,葬在了自家院子里。
所以,现在咱们看到的袁崇焕墓,其实就是佘侍卫建的。后来的人只知道,墓里头就只有袁崇焕那颗脑袋,但这也是佘侍卫能做的最大努力了。而且,佘侍卫还立下家规,让后人一直给袁崇焕守墓,不准离开,也不准当官,只能读书明理。
本以为相安无事。没想到1966年那会儿,北京城里发生了件大事儿,袁崇焕的坟,竟然被一帮激动过头的人给刨开了!

为啥?因为一个“金头”的传说,在民间炸开了锅。其实这“金头”的事儿,没头没尾的,谁也不知打哪儿冒出来的。但在那个年代,啥事儿都草木皆兵的。
有的人说,这袁崇焕生前是个大富翁,死后墓里藏了个金脑袋。还有的说,这金头是反动势力的象征,得挖出来瞧瞧!
这一挖,可热闹了。一群不带考古帽、不懂文物保护的家伙,扛着铁锹、镐头就来了。佘家守了三百多年的坟,眼看就要被这帮家伙给刨个底朝天。土块儿飞溅,墓周围的安静被彻底打破。

佘家的后代,站在旁边干瞪眼,心里头那个急,可一点办法也没有。挖了好一阵子,墓里头翻得跟个垃圾堆似的,土堆得跟小山一样。结果呢?啥也没有!金头?连个袁崇焕的头颅都没见着!
守墓人佘幼枝那会儿正好在医院生孩子,回来一看,袁祠里头一片狼藉,啥东西都没了,连大门口的石狮子都让人给砍了。她夜里跟丈夫偷偷跑到后院,一看那墓地,石碑倒了,石桌砸了,地上俩大坑,眼泪哗哗地就下来了。
她说:“袁大将军当年受了多少罪啊,被人一刀刀割死,三百多年后,又让人给刨出来,这也太不公平了。”

这事儿一出,专家们也都懵了,直呼:“咱们被忽悠了三百年。”可话说回来,这传说到底是真是假?考古学家也犯嘀咕了。要么是袁崇焕的头颅又被谁给摸走了,但这可能性不大,毕竟头颅又不值钱。
要么,佘侍卫当年说了谎,墓里压根儿就没头颅。这事儿,真是让人一头雾水啊!没多久,袁祠那儿就热闹起来了,变成了个大杂院,19户人家挤一块儿,佘家馆也改了名,成了东花市斜街的一个角儿。
那时候,佘家那些跟袁崇焕、守墓有关的老照片、旧书本,全给一把火烧了个精光。就连佘家老祖宗佘义士的墓碑,都让工地拿去当了台阶,好多事都消失在尘埃里。

到了1970年,伯母、堂兄都拍拍屁股走人,留下佘幼枝一个孤家寡人。可这佘幼枝,骨子里那股倔劲儿,愣是让她下定决心,一个人把祖先守墓的担子给挑起来。
从1978年开始,佘幼枝就跟个陀螺似的,到处转,不停地跟相关部门磨嘴皮子,就为修复袁墓、袁祠这事儿。“我整整跑了24年,文物局、文化局,只要能扯上边的,我门槛都快踏破了。”
1984年,总算苦尽甘来,袁崇焕墓和祠被注意到,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到了1990年,袁崇焕的墓碑总算是重见天日,竖了起来。

1992年清明,政府花了大价钱,五万大洋呢,把袁崇焕墓修得焕然一新,迎来了第一批来缅怀的人。那天,佘幼枝还把她留了十几年的长发辫给咔嚓了。因为她以前发过誓,袁墓一天不修好,她一天不剪发!
这事儿,真相到底咋样,咱也不清楚。但佘幼枝这股子精神,一直传到现在,成了一种信念,激励着更多人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。

部下的忠心、守墓人的信念,已经成为袁崇焕忠肝义胆的延续,其实比墓里真相还让人揪心、感动。
文献来源:
城市快报 2005年01月19日08:29,标题:独守忠义的守墓人———佘幼枝
上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大连龙尊汇俱乐部怎么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